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战略部署,2025年10月26日至11月8日,由日本av大全
法律系主任谢晓彬担任团长的“浙江省高校赴新加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研修团”圆满完成为期14天的专题研修。本次研修紧扣“涉外法治人才培养”核心主题,通过系统化专题讲座、沉浸式现场教学与深度座谈交流,全面学习新加坡在法治体系构建、法学教育改革、科技创新融合、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的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。

研修期间,代表团系统学习了新加坡“法治为本”的治理逻辑,深入理解其高效、透明、可预期的法律制度如何支撑经济腾飞与国际信任。新加坡国会前议员成汉通指出,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”不仅约束公民,更严格规范公权力运行,这一理念对我国涉外法治教育具有重要启示。
在法学教育方面,新加坡正加速推进“法律+科技+商业”交叉融合。新加坡管理大学推出的“计算机+法律”双学位项目,开设《区块链与智能合约法律问题》《算法公平性与反歧视法》等前沿课程,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法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。南洋理工大学、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也通过PBL(问题导向学习)、校企协同、国际化师资等方式,全面提升学生实战能力与全球视野。

代表团还实地参访了新加坡最高法院、亚太仲裁中心、金融管理局、市区重建局及多所顶尖高校与律所,深入了解新加坡在国际商事调解与仲裁、知识产权保护、金融科技监管、城市精细化治理等方面的制度创新。特别是在争端解决领域,新加坡构建了“调解优先、仲裁高效、诉讼兜底”的多元机制,并依托《新加坡调解公约》推动和解协议跨境执行,为我国涉外法治实践提供了宝贵参考。



面对全球科技变革与国际格局调整,研修团深刻认识到: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必须“懂法律、通规则、知国情、晓世情”。为此,研修团提出五项建议:一是重构课程体系,设立“涉外法治+”微专业,推动法学与数字技术、国际经贸等学科深度融合;二是建设高水平实践平台,打造“学—研—用”一体化枢纽,设立海外实习站点;三是升级师资队伍,引进国际实务专家,支持教师获取境外执业资格;四是深化国际合作,推动与新加坡高校联合培养,共建中国—东盟涉外法治研究中心;五是强化数字赋能,建设涉外法治数智资源库,探索“元宇宙+模拟法庭”等创新教学场景。
此次研修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汲取,更是一次行动的启程。浙江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,立足本土、对标国际,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、浙江辨识度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,为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提供坚实人才支撑。